轧机主要零部件是指直接或间接与轧件接触,强迫轧件产生塑性变形,并承受轧制压力的轧制工具。由身、辊颈和辊头三部分组成。

正文

轧机主要零部件

轧辊:

直接或间接与轧件接触,强迫轧件产生塑性变形,并承受轧制压力的轧制工具。由辊身、辊颈和辊头三部分组成。

工作辊:

直接与轧件接触的轧辊。

支承辊:

支撑着工作辊,通过工作辊接触轧件可以减小工作辊直径、增强工作辊刚度的轧辊。

中间辊:

位于工作辊和支承辊之间的轧辊。

机架:

用于安装轧辊轴承座和轧辊调整装置并承受轧制力的工作机座的框架。同义词:牌坊

闭式机架:

由封闭的整体框架组成的机架。

开式机架:

由机架本体和机架盖两部分组成的机架。

主轴承座:

安装轧辊轴承,并通过轴承支承轧辊,并将其固定在机架中一定位置上的装置。

轧辊轴承:

直接支承轧辊的滑动或滚动轴承。

夹布胶木轴承:

采用酚醛夹布树脂作轧辊的轴瓦,用大量循环水进行强制冷却的半干磨擦滑动轴承。

动压轴承:

采用流体动力润滑的闭式滑动轴承。工作时,带锥形内孔的轴套与衬套工作面之间形成油楔。当轧辊旋转时,锥套的工作面将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带入油楔。油楔产生动压力,因此轴压力与衬套被一层极薄的动压油膜隔开,轴承在液体磨擦状态下工作。同义词:油膜轴承液体磨擦轴承

静压轴承:

采用专用液压系统的高压油所产生的静压力,使轧辊辊颈悬浮在轴承中的油膜轴承。

静-动压轴承:

在启动、制动和低速(约1.6m/s以下)情况下,静压系统投入工作;在高速和稳定工作情况下呈动压工作状态。其动压和静压的转换是根据轧辊转速进行自动切换的油膜轴承。

轧辊调整装置:

调整轧辊间距离(辊缝),轧辊轴向相互位置,轧辊辊型、倾角以及轧辊与辊道间相互位置的装置。

压下装置:

调整上辊轴线高度和水平度的轧辊调整装置。

手动压下装置:

人工通过手轮调整上辊轴线高度和水平度的轧辊调整装置。

电动压下装置:

采用电机通过减速器及压下螺丝调整上辊轴线高度和水平度的轧辊调整装置。

液压压下装置:

采用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缸调整上辊水平位置的轧辊调整装置。

压上装置:

调整下辊水平位置的轧辊调整装置。

轧辊轴向调整装置:

调整并固定轧辊轴向相互位置的轧辊调整装置。

轧辊平衡装置:

使轧辊始终紧贴轧辊调整装置,以消除调整系统中各传动零件之间的间隙,防止轧件进出轧辊时产生冲击的装置。

重锤式平衡装置:

采用重锤平衡轧辊的轧辊平衡装置。

弹簧式平衡装置:

采用弹簧平衡上轧辊的轧辊平衡装置。

液压平衡装置:

采用液压缸平衡上轧辊的轧辊平衡装置。

换辊装置:

从机架中更换轧辊的装置。

参考资料